武漢肺炎以來,社會氣氛低迷,百業蕭條,人們忙於抗疫。我一直壓抑外出的慾望,像顆發霉的有毒蘑菇,「毒」留家中打電動,一是在睡夢中網上學習。自政府頒布「限聚令」,過去豐富的「實體」聚會不復再,只能糜爛偷生。看似只是名沒有社交的「毒男」,卻展開精彩的線上社交生活。

納悶在家,無可奈何開啟家用電動,與好友連線打機不失為是在疫情中維繫友誼的方法。進入「魔物世界」,與一眾獵人合作屠殺珍貴魔物,獲取稀有素材。每晚花費至少3小時在虛擬的世界歷險,走進古樹高聳入雲、氣勢雄偉的森林,揮動大劍,制定獨有的團體戰術,一同斬殺神秘又特殊的古龍。
網上社交貴在不只討論戰鬥策略、體驗網上遊戲,藉線上聊天室可突破地域限制,與朋友無拘無束地談天說地。由從哪裏搶購防疫物資的日常生活瑣事到政府防疫不力的天下國家大事,無所不談。在深夜時分,說得高興,更會分享人生意義為何的哲學討論,尤是因香港抗爭運動遺留下的傷痛,和國安法落實,宣佈香港已成「香港省」,我們剛二十出頭的少年對未來失卻希望,只留茫然若失之感。幸好,在這艱難的時代,仍然有一班好友彼此「線上」安慰。當然,在漫長的“Stay Home”生活,每一個寂寞夜晚都頗為空虛冰冷,少不免提起「少年維特的愛情煩惱」,互相圍爐取暖。
虛擬聊天室打破真實溝通的隔膜,平常為「尷尬」和「禁忌」的話題更易啟齒暢談。線上的溝通看似虛幻無聊,但帶來更真實回應人生的交流,「虛」中帶「實」。這種「線上社交」模式可說是疫情中的小確幸,但願我們早日能除「罩」相見,抗疫成功!
- by 木匡 -
過往總喜歡工作一整天後,在辦公室附近的工廈間尋寶,吃一個精緻晚餐慰勞自己。自去年有了黃店地圖之後,更是一機在手按圖索驥,找尋用心經營的小點大快朵頤,同時支持黃色經濟圈中的同路人。當然,一分錢一分貨,要厚待五臟廟有時少不免要辛苦一下荷包,我雖算不上財政緊張但此層也不得不顧慮到,不過這是後話。

自7月起由於政府防疫把關不力,肺炎病毒又在社區傳播,而且比前兩波來得更兇險。後來政府公布一系列措施,包括在朝五晚六外禁止在餐廳堂食, 全港食店六時後只可供應外賣,生意預料大打折扣。 因工作性質關係,疫情嚴峻期間偶爾還是要回到辦公室工作。有次工作至夜幕低垂,才想起已不能到附近的餐廳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自是一陣無奈,但想不到也有一個意外的小確幸。
話說市道艱難,為了吸引顧客消費,不少食店均推出折扣優惠,我在網上便看到平日時常光顧的一家精品咖啡店晚市外賣六折,十分吸引。於是那晚工作過後,我便滿是期待前往那家黃店外賣自取。只需80多元便有可口的意大利飯連餐湯餐飲,心滿意足的除了是為食的我之外,還有我內心那斤斤計較的師奶仔,是謂疫情中的小確幸也。 而且在拿外賣時可以順道和店員打打氣,跟他們說一句「保重,身體健康」也自有其意義,正如Dear Jane在《銀河修理員》中唱道:「祝你在亂流下平安 」,希望可以和同路人一起捱過難關。
可惜,小確幸除了小之外,也很短暫。隨著疫情繼續肆虐,那家黃店和不少餐廳一樣,為保障員工和食客安全,暫時全面停業。前晚工作過後本打算重溫一下小確幸,打開電話才看到消息,不禁失落了一下。唯有祈願時代抗疫,早日康復香港,再好好吃一頓飯。
- by Alex -
#疫情中的小確幸
疫情不經不覺與我們共存了大半年,近日捲土重來,確診數字繼續攀升,但世界似乎仍在照常運轉,上班時間車廂中盡是一雙又一雙無力中又帶點「認命」的眼神。。。

每天上午8:30返到office,帶飯的同事已經要在擠擁的雪櫃中,找位置放飯盒,而神奇的是電櫃如何的爆滿,總有空間攝唒全人類的飯盒。
8:45am 辦事處如常準時開門,門外仍是人來人往,我們接待着無可選擇的人流,要努力克制捽眼捽鼻的強烈欲望,法庭內冷氣太凍,凍到流出兩行鼻水,但工作爭分奪秒無得行開,只可以強忍鼻涕,堅持到有一分鐘空檔時間奔去廁所洗手、抹鼻水、換個新口罩——終於舒服唒!
12noon開始叮飯人流出沒,混集的飯香餸香強行攻佔鼻腔,挑戰人體嗅覺極限,更駭人的是,要將飯盒放入被彈滿各式各樣菜汁的微波爐,實在需要勇氣及強烈的求生意志。
4pm 一般是已上完庭在office處理paperwork,秘書小姐準備聽press con。病毒這麼遠,那麼近,總有一兩宗確診在左近,恐慌一番後,期待總部會有安排,但等來的只是一張circular,通知大家只要你對手夠快,做得唒,就可盡早放工。
『傍晚6點後病毒才會肆虐』的思維似乎是可靠的邏輯。
- by Miss.V -